9月22日
《中國紀檢監察報》5版
刊登文章
《立足自身職責 做實政治監督
護航新型工業化攀高向優》
其中點名推介衡陽
聚焦營商環境優化
開展監督的做法

原文如下
湖南省衡陽市紀檢監察機關聚焦營商環境優化開展監督,為當地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紓困解難。今年6月下旬,衡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紀檢監察工委在走訪區內高新技術企業特變電工(湖南)能源建設有限公司時了解到,該公司保障性租賃住房項目的獎補資金撥付進度緩慢。開發區紀檢監察工委督促財政、建設等職能部門研究會商,梳理撥付流程中存在的堵點難點,推動財政部門依法依規簡化程序、提升效率,最終將資金撥付時限從20個工作日壓縮至10個工作日。
針對有企業不熟悉獎補資金申領流程的問題,開發區紀檢監察工委推動相關部門主動上門服務,實現"企業辦事不出園",并開展事后回訪,助企紓困。同時,做好監督"后半篇文章",推動出臺獎補資金全過程管控機制,強化從項目初審、驗收到關鍵崗位廉潔風險防控的全流程管理,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事后,特變電工(湖南)能源建設有限公司的相關負責人高興地表示:"獎補資金及時到位,有效緩解了我們的資金壓力。在開發區紀檢監察工委的監督推動下,職能部門主動上門、高效服務,切實解決了我們的燃眉之急。"
"電力天路"點亮產業新高地
8月20日上午,備受關注的全國首條"沙戈荒"風光基地外送特高壓直流通道——"寧電入湘"工程正式全面投產。這條全長1616公里、總投資281億元的能源大動脈,起于寧夏中衛,途經甘肅、陜西、重慶、湖北,最終抵達湖南衡陽。它的建成投運,為衡陽能源保供和城市綠色轉型注入澎湃動力。
工程投運的背后,彰顯著衡陽的"硬科技"實力。作為國家"十四五"能源規劃重點項目,該工程創造了多項建設紀錄:僅用3個月就完成了規劃選址、項目核準及衡陽換流站的征地拆遷,實現了調試運行"零失誤",刷新了特高壓建設的"湖南速度"。工程新能源裝機占比超過70%,核心裝備100%實現自主研制,電壓等級和輸電容量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特變電工等企業提供了包括交流濾波電容器、750千伏站用變壓器以及套管、輸電導線、油箱等關鍵裝備,以定制化、全方位解決方案,為工程的順利推進保駕護航。
衡陽市紀委監委將護航輸變電產業等新型工業化發展作為監督重點,構建橫向聯動、縱向貫通的監督機制。督促相關部門開展"兩重""兩新"送解優、"安商穩商"圓桌會、"一起益企""中小企業服務月""一鏈一策一批"等專項活動,助力企業紓困解難;推動落實先進制造業增值稅加計抵減政策,下調城區工業企業用水用氣價格,依托"湘企融"衡陽分平臺有效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切實為企業減負增效;助力搭建衡陽工業博覽會(線上)平臺,創新打造共享工廠(車間)模式,提升資源集約利用效率,有效破解產能閑置問題,推動輸變電產業實現營商環境優化、政企關系清廉、企業發展壯大的良性循環和倍增發展。
今年6月下旬,衡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紀檢監察工委在走訪聯點幫扶企業特變電工時了解到,該公司保障性租賃住房項目的獎補資金撥付進度緩慢。該區紀檢監察工委迅速組織財政、建設等職能部門研究會商,梳理撥付流程中存在的堵點難點,督促相關部門依法依規簡化程序、提升效率,最終將資金撥付時限從20個工作日壓縮至10個工作日。
該筆獎補資金首期84.36萬元已迅速到位,主要用于企業改建園區職工宿舍,二期23.88萬元正在按程序申報。針對企業不熟悉獎補申領流程的問題,該區紀檢監察工委推動相關部門主動上門服務,實現"企業辦事不出園",并開展事后回訪,確保資金真正惠企紓困。同時,做好監督"后半篇文章",推動出臺獎補資金全過程管控機制,強化從項目初審、驗收到關鍵崗位廉潔風險防控的全流程管理,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
"獎補資金及時到位,有效緩解了我們的資金壓力。在區紀檢監察工委的監督推動下,職能部門主動上門、高效服務,讓我們切實感受到了紀委監督的實效。"特變電工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
衡陽市紀委監委將規范涉企執法作為助推新型工業化發展的重要支撐,聚焦涉企違規異地執法、趨利性執法、涉企糾紛案件違規延期超期執行等問題加強監督檢查,堅決糾治企業反映強烈的行政執法、刑事司法突出問題,推動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切實維護企業合法權益。今年以來,推動相關職能部門收集問題線索67條,整改問題367個,追責46人,打好相關制度"補丁"54個。
從保障項目落地到促進企業增產,從優化營商環境到加強日常監管,衡陽市紀委監委以精準有力的監督,為"寧電入湘"工程建設和衡陽輸變電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廓清了障礙、增添了動能。如今,隨著這條貫穿西東的"電力天路"全面投運,衡陽正以其堅實的產業基礎和優質的營商環境,為我國能源綠色轉型貢獻重要力量。(文/湯菁麗 王棟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