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訂的《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與時俱進、靶向精準,切實規范黨政機關相關行為,大力倡導黨政機關帶頭過緊日子,發布后受到廣泛好評。然而,也有個別聲音將黨政機關過緊日子與提振消費對立起來,這是錯誤的,也是不符合實際的。從根本上看,黨政機關帶頭過緊日子與大力提振消費不僅不矛盾,而且為大力提振消費夯實了基礎。
過緊日子是對黨政機關提的要求,著眼的是作風建設,指向是公款公務,重音在勤儉節約,反對的是"浪費"而不是"消費"。印發新修訂的《條例》,是黨中央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持續深化糾治"四風"的一項重大舉措。《條例》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結合,與時俱進完善黨政機關經費管理、國內差旅、因公臨時出國(境)、公務接待、公務用車、會議活動、辦公用房、資源節約等規定,強化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責任落實,進一步擰緊黨政機關帶頭過緊日子的制度螺栓。《條例》規定33個"嚴禁",直指搞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嚴防將非公務活動納入接待范圍、嚴禁超標準采購或者購置奢華物資設備等,是對公款公務方面的浪費堅決說不,是以"一分一厘都不能亂花"的決心和力度守護公款姓公、為公。
黨政機關帶頭過緊日子,通過優化資源配置,有利于進一步提振消費。在全社會消費的大盤子中,公務消費只占到一小部分。指望靠黨政機關揮霍公帑、用公款大吃大喝、借公款購送節禮等來"拉動消費",不但嚴重浪費公共資金資源,還容易助長貪腐滋生、損害公平正義、破壞營商環境、擾亂經濟秩序,無異于飲鴆止渴,決不利于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而且,黨政機關帶頭過緊日子,不是不花錢,是要把錢花到刀刃上,將這些資金從不合理、低效的支出中釋放出來,轉而投向社會保障、醫療衛生、鄉村振興、教育科技、基礎建設等關鍵領域,有效發揮政府投資的乘數效應和導向作用,撬動更多社會資本,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夯實經濟長期向好的根基,不斷擴大消費需求、提升消費能力。
黨政機關帶頭過緊日子,可以更好地引導社會預期、增強消費信心。信心比黃金更珍貴。提振消費,很重要的一點是提振老百姓的消費信心、提升消費品質,暢通國民經濟循環。黨政機關帶頭過緊日子,弘揚的是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優良作風,樹立的是黨員干部清正廉潔干事創業的良好形象,落腳點是讓老百姓過好日子,以新風正氣不斷贏得人民群眾信任擁護。同時,黨政機關優化公費支出結構,將資金更多投向民生領域,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減少老百姓相應支出,減輕其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擔憂,持續提升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有利于讓人民群眾能消費、敢消費、樂消費,從而實現"政府節支―民生改善—消費提振—經濟發展"的良性循環。